膠質母細胞瘤是中樞神經系統中常見的癌癥。通常,多種治療方法,包括化療,手術和放射治療等傳統療法,都無法有效延長患者的生存期。
這件事情是由很多原因導致的。由于腫瘤非常具有侵襲性,腫瘤所處的大腦功能對人體非常重要,因此對局部治療有很大的局限性。此外,由于血腦屏障的存在,以及這種腫瘤細胞本身難以誘導細胞凋亡和缺乏可靠的靶向藥物靶標的事實,全身治療存在許多障礙。
至于免疫治療,由于中樞神經系統的特殊免疫環境,與其他腫瘤的治療相比,膠質母細胞瘤免疫治療的發展策略存在許多差異。溶瘤病毒似乎是一種相對有前景的腫瘤免疫治療方法。
溶瘤病毒最初不被認為是免疫療法,因為先前已經認為溶瘤病毒僅能夠在腫瘤內選擇性復制并選擇性地破壞腫瘤細胞。但事實上,溶瘤病毒也可以引發抗腫瘤免疫反應。
在溶瘤病毒治療中常用的病毒是逆轉錄病毒,腺病毒,HSV,脊髓灰質炎病毒和麻疹病毒。
2015年ASCO會議上提出了基于脊髓灰質炎病毒的膠質母細胞瘤治療方法。用于該療法的病毒PVSRIPO的核糖體進入位點被人2型鼻病毒的核糖體進入位點取代。
PVSRIPO能夠感染表達CD155的細胞并在這些細胞內復制。由于CD155在膠質母細胞瘤中高度表達,因此理論上更適合于膠質母細胞瘤。
第一部分涉及24名患者的臨床數據發表在2015年ASCO會議上。 2年總生存率為24%,中位總生存期為數月。
2016年的最新數據顯示,3名患者(13%)在治療3年后仍然存活。 2016年,PVSRIPO獲得FDA批準用于突破性治療。
周二,在第22屆挪威腦腫瘤研究和治療國際會議上,杜克大學再次更新了PVSRIPO的I期臨床研究數據,并在《新英格蘭雜志》公布了數據。
從本文數據可以看出,與之前的數據相比,患者的三年生存率從之前的13%變為目前的21%(8名患者)。
在這項研究中,61例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患者接受了脊髓灰質炎病毒治療。外科醫生將導管植入患者的大腦,并通過導管將PVSRIPO病毒傳遞到腫瘤中。
在劑量遞增階段,高劑量組(10億TCID50)的患者出現了嚴重的毒性,因此研究人員隨后減少了病毒的劑量。
所有61名患者的中位總生存期為數月。該臨床研究沒有對照組,但與杜克大學醫療記錄的歷史數據進行了比較。在歷史對照組中有104名患有相同的復發性膠質母細胞瘤。對照組的中位總生存期為數月。
生存的一個月差異只能被認為是不令人滿意的。但研究人員還計算了在特定時間點存活的患者比例。
治療一年后,54%的患者仍存活,而歷史對照組為45%。治療18個月后,治療組與歷史對照組相同,23%的患者存活。
但是18個月后,杜克大學的研究人員發現,治療組的患者開始具有生存優勢。
治療兩年后,治療組中21%的患者存活,而歷史對照組為14%。治療3年后,治療組與歷史對照組的生存率差異進一步擴大,治療組中21%的患者仍然存活,而歷史對照組為4%。
免疫療法和傳統療法之間存在很大差異,盡管反應率可能不是很高,但一旦某些免疫療法起作用,患者的反應時間通常很長。我們在這項臨床試驗中看到了類似的現象。
然而,應該指出的是,2016年的分析顯示患者治療后的存活率為13%(3),目前的數據為21%。 (8人)由于臨床試驗規模較小,仍難以判斷治療的影響程度。
Istari Oncology從杜克大學獲得PVSRIPO專利。 Istari的CEODani Bolognesi說,在一期臨床試驗中,他們發現使用化療和免疫療法的患者對聯合治療反應良好。因此,他們計劃比較PVSRIPO與單獨使用PVSRIPO在II期臨床試驗中的有效性差異。